幻灯四
幻灯三
幻灯二
幻灯一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>主页 > 教育服务 > 数据要闻 >
零伤亡的伏击战:叙利亚战场上步兵伏击的成功

2014年2月26日,叙利亚政府军指挥以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力量为主的精锐部队,在奥泰巴地区伏击数百名越境进行军事训练的反政府武装人员。此次行动最终以零伤亡全歼反政府武装,并切断了反政府武装向境外和东卡拉蒙地区秘密转移的通道。此次伏击战是叙利亚战争爆发后,叙利亚政府军获得的重要战术性胜利之一,也是步兵伏击战术在叙利亚战场的一次成功运用。

情报保障及时。“知己知彼”方可“百战不殆”。古今中外的战争实践反复证明,准确的战场情报保障是获取战场主动权的先决条件。叙利亚政府军利用广泛的情报网络,第一时间掌握反政府武装行动的大体时间、人员数量、运输方式、概略路线、目的地等重要信息,保证了其方案制定、战术选择的准确性和针对性。为实时掌握反政府武装的具体行动,叙利亚政府军派出精干侦察分队在政府军与反政府军交界处的“真空地带”秘密潜伏,持续侦察反政府武装动态,摸清其行动规律。2月25日12时左右,反政府武装派出的运送车队刚刚出发,就被叙利亚政府军侦察分队发现,后者及时将情报通报伏击部队。随后,侦察分队秘密跟进,持续不断向指挥官回传反政府武装车队的最新位置、队形、数量、武器配备等情报,使伏击部队对敌情了如指掌,从而针对性调整作战部署,最终一举全歼反政府武装。

用兵策略“反常”。因敌用兵、超常用兵往往可达到出其不意、攻其不备的效果,对迷惑敌人、夺取战场主动权至关重要。叙利亚政府军在制定作战方案时,综合研判战场形势后认为:“经过近3年的作战,敌我双方都已彼此了解,且此时双方在东古塔地区正处于长期对峙状态,如果继续沿用苏式战术,就必须调用空军、装甲分队等作战单元。而反常的兵力调动,势必引起反政府武装警觉,很可能打草惊蛇,暴露作战意图。”于是,政府军摒弃传统作战模式,采用步兵伏击战术,并改变以往由政府军主力参战的惯例,以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力量为主体,小规模侦察分队和少量炮兵配合实施伏击作战。正是由于政府军打破常规作战模式,采用步兵伏击战术并运用非主力部队,使得反政府武装对此次伏击战几无察觉,达到了“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”的效果。

作战准备隐蔽。战前,叙利亚政府军指挥官通过多次现地勘察,经综合权衡,将伏击地区选在奥泰巴地区,并以奥泰巴镇与奥泰巴湖之间的狭长小路作为主要伏击地段。究其原因,一是奥泰巴地区位于边境附近,居民稀少,长期以来是反政府武装向境外进行秘密转移的主要通道之一;二是根据情报分析,反政府武装此次仍将选择由该通道实施兵力派送;三是该地段两侧地势较高,便于居高临下发扬火力优势,歼灭敌人;四是该地区距离反政府控制区较远,即使未能速战速决,反政府武装也难以及时增援。

2月初,叙利亚政府军获得“反政府武装将派遣数百名武装人员出境接受军事训练”的情报后,组织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力量着手构设伏击阵地。他们在主要通路埋设简易爆炸装置,在该地段两侧高地上设置机枪阵地、迫击炮阵地、观察点等阵位。至2月中旬,伏击部队已在奥泰巴地区秘密完成伏击部署。

一线指挥精准。26日2时45分左右,近百名武装分子进入设伏地域。一线指挥员结合前期情报分析研判认为,该股武装分子可能仅是先遣分队,敌主力尚未进入伏击圈,随即严令伏击部队隐蔽待机,严禁开火。十几分钟后,大部分武装分子毫无防备地进入伏击圈,此时,指挥员下令开火,首先在武装分子首尾两端引爆简易爆炸装置,炸毁车辆,打乱反政府武装车队队形,封锁其前后出口。而后,政府军炮兵配合预先设伏的机枪阵地,对反政府武装分子实施火力覆盖。战斗持续半小时后,反政府武装分子的枪声开始变得稀疏。

战场恢复平静后,伏击部队指挥员考虑到正值午夜时分,部队缺乏夜视器材,盲目搜剿可能致使双方陷入近战、混战,不利于发挥火力和地形优势,因此命令部队原地观察,待天亮后再展开搜剿。经过整夜围困,大批武装分子被歼灭,剩余的少数武装分子也放弃了抵抗。

据叙利亚军方统计,共有192名反政府武装分子被击毙,58人被击伤或被俘,叙利亚政府军及盟友伤亡为零。

此次伏击战中,叙利亚政府军伏击部队动用的武器装备并不算先进,甚至使用了颇具游击色彩的简易爆炸装置,使用的战术也是传统的步兵伏击。这次行动证明了“没有过时的战术战法,只有用错的战术战法”。先进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能够改变作战样式,而人的主观能动性却能实现人、武器装备和战场环境的完美融合,使作战效能发挥到最大。